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高文欣 上海报道
(相关资料图)
回顾2022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低利率环境持续、权益市场投资遭遇考验;国外美联储加息、发达国家CPI持续大幅上涨、大国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种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保险资管机构对于2023年的投资策略有怎样的看法?与去年是否有了一些变化呢?21世纪经济报道向多家主流保险资管机构发起调查,并收集多家保险资管机构投资部门相关负责人及资深投资经理的回复,整理并分析发布《2023保险资管发展和展望报告》。
1、多数从业者对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
本次调研的受访者均为头部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及资深投资经理。就从业时间而言,受访者中69.3%为从业时长为6-10年,有19.4%为从业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资深资管机构负责人/投资经理,另外10.2%的受访者从业时间在10-20年之间。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资管机构负责人/投资经理对保险资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或较为乐观的态度。其中,60.3%的从业者持乐观态度,29.5%持较为乐观态度,仅有10.2%的受访者表示了较为悲观的态度。
从业者对险资行业发展的乐观态度主要源自对我国经济修复的信心。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了对经济修复的乐观态度。在邓斌看来,目前第一波政策红利的效果已经显现,接下来也将有更多提升市场信心、激发投资需求的政策出台,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也将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从整体来看,当前利率水平处于今年利率波动区间的下沿,未来,如果外部需求不出现大幅回落,在内外部经济体的信心逐步回暖的情况下,利率中枢有望触底反弹。
人保资产总助袁新良同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3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典型的温和复苏特征。他认为,下一阶段经济走势有两大关键影响变量:一是生产需求良性循环的构建,二是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时点。疫情后经济生产快速修复,需求恢复相对偏慢,当前经济存在生产阶段性等待需求修复的现象,良性循环构建尚需时间。同时,中国经济当前正处去库存末期,经济增长将以小幅回落或继续筑底为主,新一轮库存上行周期预计将在下半年开启,经济复苏斜率有望抬升。
2、投资策略:“固收+”仍为主要投资策略
从整体投资策略来看,调研数据显示,“固收+”仍然是各大险企的主要资产配置方向,其次是权益类投资,排名第三、第四位的投资策略则为货币类投资与另类投资(主要为F0F)。
在调研中,2023年有79.5%的受访机构/投资经理将“固收+”策略作为核心投资策略。该种投资策略的选择与国内险资资金规模大、负债经营、久期经营的特质密不可分。“固收”投资具有收益稳定、风险较低、久期长且期限确定的特点,能够较好地匹配险资资金偏好与期限。
相比之下,对于权益类投资策略,保险资管公司则倾向于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这可能与去年以来权益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
光大永明资产投资总监牛继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3年的宏观环境较2022年明显好转,但仍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权益资产高波动的属性很难改变。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流动性、风险资产估值和人民币汇率的 冲击仍将持续。美联储历经去年快速加息后,今年或将迎来拐点,但加息节奏和利率终点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权益市场容易造成阶段性冲击。
3、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为保险资管首选
就权益类投资的策略而言,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风险收益特征较为稳定的量化对冲为绝大多数受访机构所选择。其中,选择了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的受访机构占比高达100%;同时,有71.6%的受访机构匹配了风险收益特征较为稳定的量化对冲;此外,还有超过半数的受访机构选择长期股权投资与股权投资基金。
整体来看,高股息、高分红的股息价值策略相较去年的调研结果82.61%进一步提升,对于船大难掉头的巨无霸险资而言,多位受访机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险资在市场情绪或“概念”股中获取的收益有限,小规模的投入和收益对于整体的收益率影响不大,因而险资更为注重的是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高股息率叠加价值被低估的标的更受欢迎。
4、权益投资规模占比期望较去年下降
在具体问及保险资管机构对于权益投资在未来几年的占比预期时,有78.6%的受访机构投资部门人士表示,权益投资未来可能会占总投资规模的20%以下。其中,58.2%的投资部门人士预期自己所在保险资管公司的权益投资规模将会在10-20%的区间内。只有少数从业者认为其所在机构的权益投资占比将达到20%以上。
而这一数据整体低于去年的调研结果,2022年保险资管发展和展望报告显示,有69.56%的受访投资部门人士表示,自己所在保险资管公司权益投资未来可能会占总投资规模的20%以下。其中56.52%的投资经理认为,会在10%-20%的区间内。
也就是说,2023年,有更多的保险资管机构倾向于将权益投资规模控制在20%以下。
5、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受到最多关注
那么哪些投资领域最受保险资管机构的关注呢?在该调研结果的统计中,新能源领域关注度不减,依旧高居榜首,是保险资管公司最为关注的投资领域;与此同时,各机构对于医药生物的关注度在疫情之后大幅上升,相关领域正成为新兴热门投资领域;此外,高端制造也相较去年关注度获得大幅提升。
另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养老等领域也是受访机构投资经理较为关注的领域。
6、债权投资:优先重点配置超长/中长期利率债,延长固收资产久期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当前债市利率下行的压力,各大保险资管公司在2023年倾向于优先配置超长期利率债和中长期利率债,延长固收资产久期,减小资产组合波动幅度,增加投资组合资产结构与长期资本结构的适配程度,凸显价值投资特点。
从对债券类型的综合偏好来看,受访机构投资经理偏好中长久期利率债的占比为19.31%,在所有类型中居首位,紧随其后的两种类型为超长期利率债和可转债,占比分别为17.37%和16.22%;其次依次为高等级产业债、高等级城投债和短期利率债,占比均为14%左右;占比最少的为中低等级产业债,仅为5.02%,不难看出2023年各大保险资管公司的债权投资风格仍然较为稳健。
7、ESG投资占比预期有上升趋势
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资管机构正加速实践ESG投资理念。在本次调查中,超过半数受访者表明自己所在保险资管公司投资组合中ESG相关投资占比为6-10%,28.4%表示这一占比为11-15%,另有10.2%受访者所在保险资管公司的ESG投资占比达到了35%以上。
而对于预期的2023年末ESG 投资占比,79.5%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所在保险资管机构到2023年末ESG投资占比将较当前有所上升,占据受访者的绝大多数;与此同时,11.4%的受访者预期2023年末的ESG投资占比将与当前持平;仅9.10%的受访者预期这一比重会下降。这一现象与当下ESG投资、ESG基金数量和规模高速增长的现状密不可分,ESG相关指标正成为衡量资管公司投资策略的重要考量因素。
5.地产投资:半数机构从业者认为政策利好投资地产领域,但对于配置地产股普遍热情一般
2022 年上半年房地产业违约事件频发,增加了地产投资风险。那么,面对信用风险,保险资管机构是否及时加强了风险管理水平呢?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受访从业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保险资管公司建立了完善成熟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占全部受访者的80%;另外有20%的受访者表示公司已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而面对2022 年下半年不少险企相继减持地产股、“逃离”房地产的情况,以及近期监管部门出台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房地产利好政策,超过半数从业者认为这些政策将在较大程度上利好投资地产领域;但被问及2023 年对于配置地产股的热情时,却有60.2%的从业者表示热情一般,另各有19.3%的从业者表现出较多和较少的热情。整体来看,各大机构受访者对于房产领域投资普遍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
对于2023年险资涉足不动产的方式,受访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投资经理认为最主要的方式仍为债权计划。有82%的受访者认为债权计划是2023 年险资涉足不动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次分别有46%和43%的受访者认为直接投资和进军养老地产也是2023年险资涉足不动产的方式之一;另外,36%的受访者认为购买地产股的方式也包括在主要方式之中;极少数受访者认为2023 年险资不涉及不动产投资,占比10%。
而对于养老地产的投资热情则反映出险企对于养老领域的长期投资热情,一方面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特点,另一方面保险主业具有较多与养老领域协同的部分,而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的建设周期长,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两者相匹配,可以缓解保险资金“长短错配”的压力。
目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用户参与的保费门槛大多在 100 万至 300 万元之间。
精彩观点集锦:
《21世纪》:几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负债端和资产端各自出现了哪些新的机会和挑战?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保险行业确实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大变化是规模增长得非常快。同时,投资管理方面,整个保险资管行业的专业化和成熟度也越来越强。
第二个变化是负债端成本变化。目前整体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对传统的长期保险险种的销售带来一定挑战,但是长期来看,一方面这一利率水平相对来说仍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的保险市场的持续过程还很长。
第三个变化或者说挑战是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带来的。当前行业和公司都面临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在偿二代监督框架与新的会计准则下,同时兼顾应对多维度、多方面的要求。
第四个变化是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渠道明显拓宽。近年来,沪深港通、RQDII、债券通等海外投资新渠道新工具的出台,对保险资管是新的机遇、也是挑战。
人保资管总裁助理袁新良:随着保险资管机构核心能力不断成熟,保险资管行业逐步进入“委受托+产品+专业子公司”的高质量发展3.0阶段:一是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末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规模达到24.5万亿;二是资金来源日趋多元,2022年行业所管理的业外资金合计规模达6.7万亿,占比20%;三是产品化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末组合类资管产品以及债权投资计划管理规模分别达到4.3万亿/1.7万亿。
从负债端来看,保费规模的持续增长和财富管理需求的日益旺盛,为保险资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一是当前我国大陆地区保险深度为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8%,保险密度为482美元,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53美元,对比之下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二是截至2022年底中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接近250万亿元,居民财富不断累积,推动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
从资产端来看,资本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为保险资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一是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显著增强,资产价格振幅加大;二是国内经济增速换挡,资产回报率总体呈现下行趋势;三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保险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1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趋势,行业竞争合作关系有哪些变化?为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取胜,更看重哪些方面能力的塑造?
人保资管总裁助理袁新良: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资管行业基于差异化投研能力优势展开的竞争和合作态势愈发明显。例如,保险资管机构基于“固收+”的相对投资优势,与各类资管机构广泛合作,2022年保险组合类资管产品较2021年末增加1.33万亿。
与银行、基金、券商资管等其他机构相比,保险资管机构的核心优势在于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绝对收益管理能力。未来,人保资产将进一步强化绝对收益管理能力,重点提升资产配置能力、结构性权益机会把握能力、固收交易及信用价值挖掘能力。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虽然市场在变,但平安一直在前瞻性地构建四大能力,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二是风险管理能力,以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三是服务创新能力,即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保险资产管理服务;四是合作共赢能力,具体指与更多的伙伴共享资源,共同开拓市场。
太保资产副总经理严赟华: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特征,在多个投资领域都能发挥资产配置效能。保险资管的核心优势在于大类资产配置及相应的全品种投资能力、长久期资金管理经验以及具备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更精准地满足长期资金对安全性、收益稳定性及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的主要诉求。
对于能力塑造,我们希望1. 拓展市占率提高市场影响力;2. 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提升三方资管占比;3. 打造太保资产特色优势及明星品牌;4. 加强金融科技实现精准信息收集及个性化客户服务;5. 强化服务实体经济及社会责任。
《21世纪》:如何看待今年的股债市场?在这样的判断下,你们长期、中期、短期的资产配置策略是怎样的?
光大永明资产投资总监牛继中:权益资产具备明显的配置价值。一是股票估值整体处于低位,从具体行业来看,和历史相比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行业包括了食品饮料、汽车、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化工、电子等行业。二是衡量股债性价比的FED模型指标分位值与绝对值处于高位震荡,显示当前权益处于较低风险区间。基于宏观情景的资产配置将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潜在收益,对于结构性时段性机会的捕捉也将变得更加重要。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在配置上,资产负债匹配、减小久期差是长期的核心战略,因此,长久期,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仍然是首选资产类别。其次,中国未来经济会有长期的稳定增长,因此,权益市场会带来穿越周期的增长效益。在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优质的收租物业和非上市股权都是我们未来配置的重点方向。更加紧密地服务实体经济,形成金融与实体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