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今年浙江有39.09万高三考生参加高考。记者 魏志阳 徐彦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国各地陆续发布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求助”志愿填报服务。火热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下,催热了为考生“出谋划策”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
有人说,每到高考季家长和考生都需要过两道坎,一是考试,二是志愿填报。相比于硬碰硬的考试,志愿填报似乎有不少“操作”空间。由于高考填报志愿带有一定的博弈色彩,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冒出“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之类的事例,不断刺激家长和考生的敏感神经。
尤其是新高考改革后,录取规则发生很大变化,志愿填报的复杂性增加,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更摸不着头脑,想方设法寻求“外援”。有机构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预计2023年达9.5亿元。
然而目前志愿填报服务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素参差不齐。中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推出了高报师的考证服务,花几千元就可以获得相应证书,报考条件甚至仅需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即可。更有甚者,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机构中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只是按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遇到这样的“专家”,能帮考生填报啥志愿?
除了传统的人工咨询服务,很多机构还大力引进“人工智能、AI填报”等新型工具,利用互联网爬虫技术,收集教育领域相关信息,进而生成“志愿填报”咨询产品。部分App声称通过AI智能和大数据功能,结合高考成绩和院校历年录取,可智能计算出学校的录取概率。相比于动辄数万的“人生规划师”收费,AI填报高考志愿固然费用要低很多,但同样也只能作为参考,不可盲目相信。从用户的反馈来看,这些咨询服务虽然收费不菲,给出的预测信息却比较雷同,缺乏个性化的信息,只能给考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概率。
鉴于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乱象丛生,前不久教育部再度强调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准确、信息提供不真实、费用收取不规范等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外,还存在有机构或个人以所谓的“权威专家”“内部信息”等名义开展虚假诈骗活动,提醒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严防被骗。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填报志愿也是一个审视自我和思索规划人生未来的契机,可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但不能由他人代劳。高中毕业已经年满18周岁,更何况很多中学都已经将生涯规划纳入日常教育,考生对自己的未来理应有基本的思考规划。
填报志愿并非花钱就能买放心,关键还得自己拿主意。家长和考生除了借助大数据工具等辅助填报志愿,更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获取有针对性的招考信息,综合考虑兴趣、实力,理性分析,放眼长远,尽量尊重自己的志趣按照本心进行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