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浙江省苍南县宜山镇的诚华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智能裁床正在快速运转,只需要几分钟,一块布料便被机器裁剪成了规则排列着的内裤形状。“使用智能裁床的优点很多。”诚华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起伍介绍道,机器裁剪不仅速度更快,同时由于机器能在布料上自动排版,布料使用上也更加节省。“一台机器可以顶上四五个熟练工的工作效率,布料的利用率也从80%提升到了90%。”黄起伍说,“利用率提高10%,对企业而言,就是在布料成本上节省了10%。去年我们单在布料成本上就节约了约100万元。”
工人操作智能裁床。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宜山镇有着“中国内衣名镇”的美誉,当地的纺织产业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宜山镇就出现了有以手摇机织制棉纱袜的家庭加工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宜山镇针织服装产业经过多年技术改造,先后引进了针织圆筒机、印染设备、电脑印花机等设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从针织物到内衣的生产线。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宜山引导鼓励当地的纺织企业加速工艺装备更新步伐,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积极响应镇里的号召,不断改进技术,引进自动钩布机、电脑排版机、智能包缝机、全自动订扣机、液压打包机等先进设备,为公司精心设计生产的内衣系列产品提供了硬件保证。”黄起伍表示,如今在诚华纺织的生产车间里,多条智慧生产线有序运行,除部分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外,其余30多道工序全部交给智能化设备。“比如我们最新采购的单头橡筋机,这是一台用来制作内裤上的松紧带的机器,一台机器每天满载可以生产8000多条松紧带。”黄起伍说,公司一共购入了8台单头橡筋机,而这8台机器只需要1个人看管操作,相当于1个人实现了30个人的工作量。
诚华纺织生产车间。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智能化设备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员工工资也随之上涨。“员工的工资都是计件制。智能化设备全面铺开后,效率高的员工每天的产量可以提升到1000条左右。车间一线员工的平均工资可以涨1000多元。”
同时,通过设立高校实践基地、针织品快检中心,引导行业企业在产品品质研发、产品品质方面下功夫,研发新科技,推进产业向“标准、高质量”方向转型升级,宜山正不断推动纺织产业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转变。
苍南不仅有“中国内衣名镇”宜山镇,还有“中国箱包市场产业基地”钱库镇——作为箱包生产加工和产销的前沿阵地,钱库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箱包加工生产基地。但在传统销售模式下,好产品也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如何破局?数字直播成为钱库帮地方产品走出地方、带动地方经济持续走强的途径之一。
“今天又在直播平台里得到了一笔100多万元的订单。”晚上回到家,陈庆碧便从妻子那里收到了好消息。陈庆碧进入箱包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2012年,陈庆碧成立了公司,靠着往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公司的线下销售始终不错。
随着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逐渐成为了卖货的渠道,陈庆碧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2020年,陈庆碧给了妻子一项重任——开拓箱包销售的线上渠道。“我们请团队给我们的箱包制作视频,全面展示了我们生产的箱包的品质和精美设计。”陈庆碧表示,线上销售效果非常好,“线下渠道多是公司的老客户、大品牌,比如青岛啤酒,经常下单就是上千万个无纺布手提袋,相比而言,虽然线上每个订单大概只预定20万到50万个,但是订单的数量很多,3年来,线上的订单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订单量的30%以上。”
还有些小公司自身不具备线上销售能力,在钱库镇箱包小微园里,钱库镇红立方共富工坊成了他们的“好帮手”——苍南县市场监管局与工坊联手开展了“共享直播间”开放活动,将直播间免费供入驻企业使用。以特色产品为引,鼓励相关行业生产企业、电商创业单位主动参与登记,申请直播间免费使用权。
钱库镇红立方共富工坊里展示当地生产的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帆摄
“如今,依托数字网络,直播带货已成为市场销售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给有直播营销需求但无相关设备、人员的企业提供无偿助力电商销售服务,在12个培育点位设置公益直播站,由直播基地协助成立企业营销号,并根据参与企业的产品种类、展销需求,量身定制三方‘直播计划’。”工坊负责人杨庆如介绍道。
不仅是箱包,如今在工坊里,有不少当地的特色产业以电商新业态为手段,打通产品供销渠道。“每年果实成熟时,我们都需要快速销售变现。为此,我们在红立方直播基地成立直播公司推销自己的水果。”温州市华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美人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君华说。
如今,工坊整合人才、企业、产业三大优势,开拓电商直播助力经济发展赛道,构建“培育—孵化—创业—致富”新兴产业链,逐步形成“村民自富、企业自主、产业自创”的创业大平台。钱库镇更是将共富工坊建设纳入全镇党建联建机制,形成“直播基地+企业+村社+农户”的工坊模式,让直播成为“新农活”,更好地助力乡村产业共兴、百姓共富。
(责编:张帆、王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