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食之驴肉香肠
驴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其含量远高于猪肉和牛肉,具有较高的生物价值。在中国有一句俗语:“天上有龙肉,地上有驴肉。”这足以证明驴肉因其质量优良、味道美味而被视为上等佳肴。
(资料图片)
在中国的鲁西、鲁东南、皖北、皖西、豫西北、晋东南、晋西北、陕北、河南、河北等地区,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传统食品和地方名吃,其中包括赵县的咸驴肉、青州府的夹河驴肉、肥东石塘训字驴肉、莒南的老地方驴肉、二庙居村的驴肉、高唐的老王寨驴肉、河间的驴肉火烧、广饶的肴驴肉、保定的漕河驴肉火烧、曹记驴肉、米脂的驴肉、上党的腊驴肉、洛阳的驴肉汤、焦作的闹汤驴肉、保店的驴肉以及垛石的驴肉等美食。
而在邯郸,人们无论在招待客人还是举办聚会时,都离不开当地著名的美食——驴肉香肠。这种习俗逐渐形成了一句口头禅:“没有驴肉香肠,就不算完整的宴席。”
临洺关的“驴肉香肠”更是选用精选驴肉,将其剁碎,加入绿豆粉芡、小磨香油和多种名贵调料,与陈年老汤混合制成浆状物,然后灌入驴肠衣内,扎成小捆,经过高温蒸煮灭菌,最后用果木熏制而成。因此,临洺关的“驴肉香肠”又被称为“驴灌肠”。
“驴肉香肠”不仅口感鲜美、回味悠长,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它不仅是一道地道的河北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商务宴请,都能让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和温馨。
清朝末年,临洺关的驴肉传奇
清朝末年,冀南一带遭受蝗旱灾害,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在逃荒的人流中,有一家饭店掌灶师傅叫杜山竹,他擅长卤肉和灌肠,来到了临洺关。临洺关当时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镇,南大街上有一家经营多年的驴肉铺,掌柜的叫郭大然,他从小就接受了祖传的熏肉技术,经过他在配料和火候上的加工,煮出来的驴肉在当地享有盛名。特别是驴板肠,又香又烂、肥而不腻,因此乡亲们流传着“能舍孩子娘,不舍驴板肠”的说法。北东街口也有一家驴肉铺,掌柜的叫韩留柱,他煮出的肉十天半月都卖不出去。尽管他在香料、加工和火候上打主意,但仍然很少有人问津。他看着郭家生意兴隆的景象,心里很不爽,只好埋怨自己命不好。
杜山竹师傅来到临洺关后,从郭大然铺前经过时闻到了一股扑鼻的肉香。虽然他没有品尝肉味,但却知道掌柜的是卤肉高手。等顾客走后,他走进肉铺与郭大然闲聊,询问煮肉下料的方法。郭大然说:“这是祖传百年老汤,不需要加其他香料。”杜山竹心知这是糊弄外行的话,不便多问,于是离开了肉铺。
驴肉香肠的诞生
走到北东街口韩留柱的铺子前时,又有肉味扑鼻而来,但却没有顾客。二人开始慢慢攀谈起来,韩留柱吐露了自己财运不佳、营业一直追不上郭大然的愤懑之情。
杜山竹说:“我可以让你在肉食业上夺个状元。”韩留柱非常高兴,问明了杜山竹的来历后,发现他是同行,于是邀请杜山竹在家中寓居,并由他教授灌驴肠的技术。
杜山竹先将驴肉洗净、吹干,再将煮熟的肋肉剁成肉末。接着用肉汤调和粉芡,加入花椒、茴香、沙仁、陈皮、肉桂、丁香、姜末等香料,用白油和肉末、粉糊一起调拌后灌入肠皮中,下锅煮了两个小时。出锅后的味道美妙无比,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外形像新月般弯曲粗壮、入口生津、香气扑鼻十里之外,这便是民国初年的“临洺关香肠”。
韩留柱是个有心人,经品尝后感到香味不够浓烈、肠皮过于惨白不脆。于是他将白油改成芝麻香油,煮熟后再用松烟熏蒸。终于成功研制出了远近驰名的“熏肠”,即现在的驴肉香肠。
如何挑选新鲜美味的驴肉香肠?
对于喜爱驴肉香肠的消费者,购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驴肉香肠应该选择新鲜的、品质可靠的产品。其次,在打开包装后,应尽快将驴肉香肠切片并食用,因为其储存时间较短,不宜过长时间保存。最后,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建议妥善保存剩余的驴肉香肠,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驴肉香肠作为一种传统的美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和原材料的质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驴肉香肠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或不合格产品。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度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等不良营养成分对健康造成影响。
“驴肉香肠”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还逐渐走向全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食客。制作“驴肉香肠”的技艺在家族中世代相传,并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良,使得这种传统美食更加细腻、美味和具有特色。如果您来到邯郸,一定不要错过这难得的美食佳肴,品尝之后再带些回家当做手信,与亲友共同分享,品味邯郸的独特风味。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